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栏目设[09/30]
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数据库[09/30]
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收稿方[09/30]
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投稿方[09/30]
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征稿要[09/30]
- · 《经济体制改革》刊物宗[09/30]
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场关于上海民营院团近年发展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当1984年上海成立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民间职业剧团—上海多林电子轻音乐团,在上海缤纷炫目的演艺舞台上,如雏燕发出第一声微弱的鸣叫,不曾想这鸣叫引来各艺术品种民营剧团如
当1984年上海成立自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民间职业剧团—上海多林电子轻音乐团,在上海缤纷炫目的演艺舞台上,如雏燕发出第一声微弱的鸣叫,不曾想这鸣叫引来各艺术品种民营剧团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成立,汇聚千军万马,成为上海演艺界的一支新的强有力的生力军。这也是因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而崛起的新生力量。在其后的30年间竞相出现在上海各个区、县的民营剧团,虽然也有生有灭,成长有起伏,但随着我国文艺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,民营演出团体逐渐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。
2005年,文化部、财政部、人事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四部委联合下发了《关于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意见》,要求“努力挖掘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演艺资源,支持和引导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健康发展”。尤其是2009年6月文化部下发《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的文件后,市区各级文化部门逐渐加大了支持和扶持的力度,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生存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。
总体来说,沪上民营剧团以自主经营、自负盈亏的全新机制,在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求生存、求发展,取得了不俗的承继和可观的票房价值。他们机制灵活,没有包袱,面向基层,开拓市场,奋力前行,与上海国有剧团形成互补效应,同时对其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。
对上海民营剧团今年的发展状况,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向度进行分析,以期勾勒其发展概貌。
从纵向度分析,近年上海民营剧团发展较快。世纪之交,上海民营剧团的发展,基本处在“散兵游勇”阶段。到了2006年底,上海的民营剧团发展至59家,演出场次达7000余场,在剧团数量和演出场次上,首次超过了上海的国有院团。2010年底,全市注册的民营剧团为79家,这一年,民营剧团演出场次达8950场,完成了上海文艺院团演出总场次场的45%。2012年,上海共有1.5万多场演出,其中民营剧团的演出超过了1万场。而到了2014年底,民营剧团数量曾达到172家;到2016年,大致稳定在130家左右。
不仅是演出场次和规模,上海民营剧团的表演亮点和艺术品种门类非常广泛,有京剧、昆曲、沪剧、现代舞、芭蕾舞、民族古典舞、歌剧、音乐剧、滑稽戏、相声、舞剧、杂技、魔术、儿童剧、交响乐、短笛国乐、淮剧、扬剧、黄梅戏、绍剧、鼓剧、鼓乐剧、鼓上舞等等。其实最早民营剧团还是以地方剧如沪剧为多,而京昆剧却一直是空白,直至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和徐汇燕萍京剧团先后成立,这种情况才得以转变。而曾经一度消失的黄梅戏、扬剧也因着这些民营剧团的平台而重归海上;还有一些以往较少在上海出现或者说难以立足的艺术品种如相声、绛州鼓乐、现代舞等也在上海站稳了脚跟,使上海逐渐成为全国民营表演团体艺术品种门类最多最全的城市。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素来的“海纳百川”的特质所滋养的土壤才得以有今天民营剧团万紫千红的样貌。
不过,从横向度对比,上海民营剧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。
其一是民营剧团数量、规模相对外省市差距巨大,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定位显得不匹配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止到2013年底,全国民营剧团的数量已破万家,年演出场次达200万场以上。以北京为例,到2012年6月,其民营表演团体达到530家;即便是与上海同属长三角地区的浙江,仅民营的越剧团体每年为农民演出就有15万余场,观众达8000万人次之多,营业额达3亿元以上。
其二是上海民营剧团良莠不齐,发展不均衡,呈两头较小、中间较大的“橄榄形”发展态势—这即是说,发展较好的也就那么几家,如张军昆曲艺术中心、现代人剧社、锦辉传播、恒源祥戏剧发展公司、勤苑沪剧团、彩芳沪剧团、新东苑沪剧团、开心麻花剧社、徐汇燕萍京剧团、阳光舞蹈团、鼓舞东方文化传播公司等。
上海民营剧团这两年的一个新现象是交响乐、轻音乐团体的涌现。这在中国的其他城市是少见的,这也说明了上海城市文化的提升。
上海优秀民营剧团总体来说都非常努力,努力出原创精品,努力进社区提供文化产品服务,努力建设团队、剧场,努力培养观众群体,也积极参加了各项演出活动、评选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。也因民营本身的活力和多元,各家文艺剧团都有他们自身的个性,也有一些共性。我们结合多方数据和调研,了解到一些较为详细的信息和一些宝贵的反馈,在此记录,以期有关部门的关注,也是一个阶段性发展的文本记录。也希望我们日后能持续关注,能看到他们的成长,也看到这座城市的成长。
文章来源:《经济体制改革》 网址: http://www.jjtzggzz.cn/qikandaodu/2021/0414/684.html
上一篇: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改革与发展探析
下一篇:推进放管服改革助力广西高质量发展